您好,欢迎来到冷水江市图书馆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业内动态 > > 回眸:古籍文物收藏家周叔弢先生为国献宝

回眸:古籍文物收藏家周叔弢先生为国献宝

发布时间 :2012-11-19 16:02 阅读量:255次

周叔弢是中国著名的民族实业家,是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爱国民主人士中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他以毕生精力兴办民族实业,抵制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为壮大中国的民族工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也是我国古籍文物收藏家、版本学家,并将终身收藏的珍本、古印全部无代价地献给国家。

  周叔弢是一位著名藏书家。他收藏了大量的宋、元、明三代的经、史、子、集善本书,许多古籍是无价之宝。

  周叔弢从青年时代起就爱买书。他为了收藏我国古籍,几乎花费了毕生的心血。他个人的经营所得,大部分用来购书。他把收购善本书当成最大的乐趣,七七事变以前,周叔弢购得清代著名藏书家黄丕烈荛圃翁“陶陶室”所藏《陶渊明集十卷》,这是珍品,他异常欣喜。他渴望能买到“陶陶宝”的第二部珍藏《陶靖节先生诗注》。后来得知这部珍品竟被北京一个书商买去。这个书商知道周叔弢要购此书的急切心情,竟向周索要4000元,折合时价可买面粉四千多袋。为了避免珍贵古籍失散,周叔弢还是下了决心,不惜以重金买下这部书。

  解放前的旧中国,大量的佳刊秘籍国粹瑰宝流散国外。周叔弢对此深感痛惜。1933年,周叔弢获见日本文求堂书目列有中国宋、元、明本古籍图书几百余种,有的是他在国内看过、鉴赏过的,如北宋版唐代大诗人杜牧之祖杜祐所编之《通典》,宋刻绍兴本的《东观余论》,实为海内孤本。而书价昂贵,非周叔弢个人所能赎买。《通典》索价为1.5万元,《东观余论》也需1000元。周叔弢以1000元赎《东观余论》璧还故土,同时为《通典》等国粹仍流落东瀛而奔走呼吁,希望国家或国人富有财力者赎之归国,但终未能办到。周叔弢赎得《东观余论》回归之日,心绪万端,那正是外侮日深的时候,周叔弢提笔作跋,除记叙赎书的原委之外,还不胜慨叹说:“独念今者,边氛益亟,日蹙地奚止百里,当国者漠然视之而无动于衷,余乃告此故纸,不使沦于异域,书生之见亦浅矣!恐人将笑我痴绝无以自解也!意!”数十年来,每闻有古籍文物流往国外,周叔弢无不慨然心伤,而且不惜重金辗转索求,唯恐失之眉睫。他曾以1万元的代价收购险落东瀛的石涛名画《巢湖图》。他说:“为护一国宝,万元非靡费,虽手头拮据一时,无惶恤也!”

  作为一位爱书如命的收藏家,周叔弢收集古刻名钞,既不是为了附庸风雅,更不像众多古籍收藏家那样希望“子孙永宝”,而是为了不让中外的文化贩子、投机商人把中国文化珍品盗运国外。1942年,他眼看许多艺术宝藏被外国人买走,盗走,十分痛心。

  他根据当时的形势,估计再收购善本书是太难了,他在自订善本书目的同时,写下了几句留给子孙的话:“生计日艰,书价益贵,著录善本,或止于斯矣!此编固不足与海内藏家相抗衡,然数十年精力所聚,实天下公物,不欲吾子孙私守之。四海澄清,宇内无事,应举赠国立图书馆,公之世人,是为善继吾志。倘困于衣食,不得不用以易米,则取平值也可,毋售之私家致作云烟之散,庶不负此书耳!壬午元旦弢翁至嘱!

  全国解放后,周叔弢感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真正伟大的政党,人民政府是一个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因此,当他决心在有生之年为国效力的同时,决定将凝聚着自己毕生心血的藏书,奉献给国家。

  1949年7月,周叔弢到北平开会,在书肆看到宋版《经典释文》第一册。他深知这是从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二部散出的难得的珍本,就用高价买下,捐献给国家,使珍贵的善本得以完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