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冷水江市图书馆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专题荟萃 > > 探访开封冯氏藏报人家

探访开封冯氏藏报人家

发布时间 :2012-11-19 16:04 阅读量:285次

“我们家藏报始于我爷爷冯翰飞。”如今冯家的当家人冯祖铨说。

  冯祖铨现住开封市苹果园31号居民楼的2楼。他们专门辟出一个房间用来藏报。房间里并不像图书馆那样摆满了书架,全部藏报都用牛皮纸精心打包保存,密密地堆满了房间。

  今年60多岁的冯祖铨高且偏瘦。花白的头发,微黑的脸上刻着岁月的痕迹。如果谁想查阅报纸,他就亲自打开包取出。

  “空间太小,很多报纸压在里面取不出来。”他说。

  据史料记载,冯祖铨的爷爷冯翰飞名恩绶,开封市人,生于1888年。他原籍北京大兴,祖籍浙江省慈溪县。冯翰飞是河南早期的新闻工作者,全国著名的近代报刊收藏家之一,1910年毕业于河南客籍高等学堂,在校期间就喜爱新闻事业和报刊收藏,解放后为河南文史馆馆员。

  冯翰飞收藏的报刊种类很多,如《申报》、《晨报》、《神州日报》、《中国时报》等。他收藏的光绪年间的《外交报》极为珍贵。

  “我家原先的收藏室里有很多大书箱。靠东墙摆有双排、北墙南墙摆单排,界墙也全是报箱摆砌起来的,四周报箱都直顶大梁。收藏室外间还放有15箱古籍,其中还有大量的善本、珍本。有关太平天国和包公的书,版本很多,种类较全。收藏的报纸现存约有110多种,4.4万余份,期刊100余种2000余册。”冯祖铨说。

  创刊于光绪十九年(1893)的上海《新闻报》,是由外国商人创办的中文报纸,在中国报刊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冯家收集的光绪二十九年至三十四年(1903-1908)出版的《新闻报》,保存至今。

  上海《时报》1904年创刊后不久,冯翰飞即连续做了该报30余年的特约记者。冯翰飞从创刊号起即开始收集,直至1937年10月河南停止发行该报为止。历时33年,一份不少。有趣的是,上海图书馆所藏的《时报》,经整理发现缺10余天的报纸,而冯家现存整套的《时报》,共3万多张,实属珍贵资料。

  据冯祖铨的母亲说,现在河南省图书馆所藏解放前的报纸不及冯翰飞当年收藏的1/10。

  ●精心收藏历经艰难

  冯翰飞收藏报纸,主要是靠自己订阅,也经常留心购买旧报纸。逢有他不拥有的报纸出卖,见到就买。若有缺份少张,他就及时发信到报馆以求补寄,或者在报纸上求购所缺报纸,甚至到外地购买。

  “一次,他从北平专门去徐州,以每块大洋一张的高价补购一批旧报纸。他对报纸的品相要求特别高,遇缺角、孔洞等残次报纸,他都要求调换。”冯祖铨说。

  冯家的藏报一律一张3折、半年一打,装箱摆放。“我爷爷非常爱惜报刊,装报的箱子是专门用松木做的。他每年夏季都要翻晾防潮,撒药防蛀。平常翻看都要戴上手套。报刊的品相很好,基本上都是足品。”冯祖铨说。

  冯家专设报刊收藏室,冯翰飞就睡在收藏室中央。为了确保所藏报刊的完整,朋友借阅,他都亲自监管,亲朋或阅或抄,皆须隔着玻璃看,手不得触及报刊。

  冯翰飞收藏报刊历经艰辛。光绪、宣统年间,他因收藏赴日留学生创办的《浙江潮》、《豫报》、《河南》等进步刊物,曾3次被捕,但是他仍冒险托朋友从日本寄至开封。

  “七七事变”后,冯翰飞以三四千块现洋修了一个防空洞,将所藏报刊、古籍等存入洞内。但是1938年6月,日军查抄他家,劫走《吴道子山水》立轴一幅、宋画《儿童戏水》立轴一幅、《王石谷山水》立轴一幅、《戴醇士山水》立轴一幅。这些名画至今尚未归还。

  ●拟建藏馆贡献于民

  “为了做好书报收藏工作,我们全家都参与了。”冯祖铨说。

  1938年1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新华日报》在汉口创刊。冯翰飞特别嘱咐在汉口工作的儿子冯承基要把该报从创刊号起收集齐全,妥善保存。

  “当时订阅《新华日报》是一件冒风险的事,要秘密订阅。起初是由一个十二三岁的报童每天将《新华日报》和其它几份报纸由门缝塞进院里。后来突然不送了,书面通知我父亲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到某街口去取,同时送报者也换成了一名十五六岁的报童。”冯翰飞的儿媳说。

  “我爷爷一生不管在哪里,不论家境如何,收藏报纸从未间断。他担心事业后继无人,坚持要我姐姐考历史系。病重时,还嘱咐我妈妈代收代藏书报。他去世后,我妈继续收藏到1966年。”

  对于这些珍贵的藏书藏报,冯翰飞有“拟在河南办一个河南历史图书馆妥为保存,庶于河南文化小有贡献也”的遗愿。冯家人说,只要资金到位,条件具备,他们就要办成一个历史资料馆,让这些宝贵资料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们冯家4代单传,我爷爷留下来的东西不能在我的手里埋没了,否则我无颜见祖上。”冯祖铨说。